招金集团王乐译:新周期下黄金矿业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窗口期

发布时间:2025-10-23 来源:中国黄金报

  10月23日,在2025(第二十七届)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主题论坛上,山东招金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王乐译指出,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黄金新周期的起点,新周期下,黄金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把握驱动发展的五大核心动力。

  王乐译指出,站在历史视角,大国博弈加剧使本轮黄金周期具备了较强的走势支撑;站在当下视角,全球货币、经济主导权的更替使本轮黄金周期具备了坚实的市场支撑;站在价值视角,黄金稀缺的供给刚性,使本轮黄金周期具备了广阔的空间支撑。黄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“价值回归”,其“价值重估”的新周期已然开启,黄金价格在历史高位区间震荡将成为一种新常态。

  王乐译表示,新周期下,黄金矿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,行业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“高金价-高成本悖论”,行业的发展焦点,已从资源规模的横向扩张,转向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。全行业必须认真研究、共同应对“高成本悖论”背后的三大结构性挑战:矿石品位的系统性下降及开采难度增加;持续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带来的要素成本上涨;ESG带来的社会运营许可成本提升。

  在王乐译看来,这一轮黄金周期,对中国黄金矿业来说,最可贵的是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窗口期。如何利用这一窗口期的机遇,打好基础、练好内功,在新周期中实现跨越提升?王乐译认为,关键在于把握驱动发展的五大核心动力。

  一是动力是全球化、国际化。全球化是中国黄金矿业成为国际矿业强者的必由之路,也是担负国家战略发展使命的必由之路。这一轮黄金周期创造的战略窗口期,为我们开辟了与全球黄金巨头并跑甚至领跑的空间,特别是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更大,赶超机会更多。招金集团正在推进“资源国际化”“品牌国际化”“供应链国际化”三个国际化战略,目前已经构建起西非、南亚、澳洲、南太、南美五大海外生产和资源基地,海外黄金储量已近500吨,“十五五”期间将再增加500吨,实现国外黄金储量超千吨的资源布局。同时以资源国际化为牵引,带动其他板块以及技术、管理、人才协同出海,在产能规模上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同时,完成运营机制、管理模式、人才团队、思维理念的国际化升级。

  二是科技创新、“四化”建设。如何在金价回调的时候保持同等规模的盈利水平?从根本上就是两条路径:把量做大,用规模对冲;把质做优,用效率对冲。量的问题通过国际化、并购重组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解决,质的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技术突破,依靠“四化”建设实现效率提升。更高的技术、更先进的装备、更强的盈利能力是并购和竞争最根本的底气所在。

  三是精细管理、降本增效。黄金矿业作为资金、技术、风险高度密集的产业,精细化运营是中国矿企抵御市场波动、赢得国际竞争的制胜法宝。近年来,中国矿企的海外并购,绝非简单的资源、资产收购,而是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“管理范式输出”,是“成熟经验+本土化适配”的深度融合,形成了具有普适性的中国矿业管理方案。2024年,招金矿业并购科特迪瓦阿布贾金矿后,针对矿山运营采用了“全流程协同、全要素管控、全场景适配”的精细化管理体系,实现成本与盈利能力的显著优化。相较于部分海外矿企“聚焦高品位资源”的单一路径,中国矿企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极致的精细化管理,激活低品位、复杂难采资源的全部价值,打破了“资源禀赋决定论”的传统认知,实现行业长期价值增长。

  四是资本运作、产融结合。矿业开发具有投资规模大、建设周期长、风险系数高的显著特征。通过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,既为矿业注入了稳定的资金流,也为金融资本开辟了优质的投资场景,最终实现“资源-资产-资本”的高效转化。通过“产业链整合+多元化资本运作”的模式,打破了企业“单兵作战”的资金局限,再通过联合投资、项目共投等方式,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。面向未来,中国黄金矿企需要进一步强化资本运作能力:既要善于运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,拓宽融资渠道;也要深耕绿色金融、产业基金等创新工具,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构建多元化资金来源体系,为中国矿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坚实的资本支撑。

  五是协同发展、合作共赢。接下来的几年、几十年,中国黄金矿业要在世界黄金圈、矿业圈发出更多、更强的中国“黄金声音”。在国际化大趋势下,主要黄金矿企强强联合、握拳发力,打造“优势互补、利益共享、彼此成就”的新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大势。我们倡议行业要搭建起更高层级、更大范围的产业合作平台,引导黄金矿业两强或者多强协同发展,构建中国黄金矿业新生态,为筑牢国家资源安全屏障、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“黄金力量”。(中国黄金报)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Ey3dzQgoRaLt7ycCxWoAsg